中药外敷联合肋骨固定带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肌肉、筋脉受损,气机运行失调,血液溢于脉外,瘀滞于肌肤腠理,“不通则痛”,无论是由气滞导致不通还是血瘀导致不通,使肌肉失去血液濡养,都能引起疼痛,因此,调理必须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骨折分为三期,即初期、中期、后期;初期,一般在伤后2周内,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断端容易再次发生移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中期,2周后肿胀基本减退,疼痛明显减轻,骨折部逐渐稳定,新骨开始生长,但是由于瘀血并未完全吸收,疼痛并未完全消失,调理仍需要以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为主。后期,为伤后7周以后,由于骨折已经达到临床愈合,夹板或支具已经去除,但是骨头并未完全长实,此期,以功能锻炼为主,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药物调理主要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为主。
中药外敷联合肋骨固定带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清·陈士铎在佰病辨证论》中说: “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所以骨伤在调理上必须活血化瘀与理气止痛兼顾,调阴和阳并重”。《灵枢·本 认为: “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阴阳协调,肌肉、关节、筋窍得到血液濡养,则,筋骨强劲有力,关节屈伸活动灵活”。所以,调理伤骨必须行气消瘀,以纠正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 济总录》论认为: “血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在其中运行,流向全身肌肉、关节、骨骼,营养全身,若因骨折外伤损伤了气血运行的通道,则气血不能运行致全身,瘀滞于局部,使肌肉、骨骼、关节失去了血液的营养,气血不通,不通则为肿为痛,调理以活血化瘀、行气,使气血流通,则疼痛消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 “气受伤引起疼痛,血受伤引起肿胀,若先出现疼痛后出现肿胀,则气伤形;若先出现肿胀后出现疼痛,则形伤气。” ((监济方·折伤门》认为: “若因为外伤导致局部骨折,伤及局部肌肉、骨骼、气血运行的通道,使气血运行受阻,瘀滞于局部,则为肿为痛。”骨折早期骨断筋伤,脉络受损,血液溢于脉外,导致气行受阻,气机不通,不行则瘀,不通则痛,故表现为疼痛,肿胀,局部可见皮下瘀斑,气机为气滞血瘀,治则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消瘀止痛散为常用伤骨药物,其药物组成:木瓜60g,栀子30g,大黄150g,蒲公英60g,唐虫30g,乳香30g,没药30g。将上述药物研成末后,用饴糖或凡士林调敷,敷于患处,隔日1次,其功效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调敷于局部可以使药性发挥渗透直达病所,活血祛瘀散结,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其中:座虫、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木瓜疏通经络;栀子、大黄。
通过外敷消瘀止痛散联合肋骨固定带处理闭合性肋骨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费用低,痛苦少,绿色、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